【日本低碳城市】
講者|黃世輝(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暨研究所教授)
撰文|林震洋(綠黨中執委、綠黨高雄市第三選區立委候選人)
日本的低碳社區有點類似台灣近年來推展的社區林業,強調適度並善利用當地的森林資源,而不是完全不理會、不利用郊區森林。例如福島縣的三島町,是位在山中的小社區,居民擅長利用各種林產物製作生活用用品,就近取材,手工加工,有人做藍染、有人將稻草編製成雪鞋、有人利用山葡萄切成0.8公分寬的藤材編製各式袋狀器物;更有每年一度的以物易物,讓村民彼此互助、和諧共生。
「低碳」的概念源於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之後各簽署國政府開始大力推行,日本更設定了雄大的目標,要在2050年要達成比1990年減少70%排放量。官方設定了邁向低碳的12項對策,分屬五個領域:民生(住宅善用自然光線與空調、租界能源效率高的電器用品)、產業領域(食用當季的農產品、與森林共生的生活、善用森林疏伐的產物)、交通運輸(規劃產業鏈之間最短的運輸途徑、走路就可生活的社區)、能源轉換(低碳電力再生能源、太陽與風能、生質能與青能)、跨領域(可視化的碳足跡促成明智的行為、低碳人才教育訓練)。其中步行生活社區更可同時解決中心商店街因為缺乏停車位而空洞化的都市問題、讓高齡人口在生活便利的區域「在地老化」
2008年12月更由各級城市加入組成「低碳城市推進協議會」,從兩三千人最低行政層級的町、到地方層級的中級城市、乃至中央層級300萬人口的大都會都可加入;這計畫的目的是要促成不同規模、各個區域的統合策略;方法是由市、村、町各自提出30、50年後的低碳目標,提出構想之後通過政府認證而成為低碳示範都市、目前共有13個。其中包括:1992年因為汞汙染而警惕全球的熊本縣水俣市,進行了22類的徹地垃圾分類、推展市民森林、參加環境ISO並在校園中推行。
福岡縣北九州市在明治時代即開始工業化,1990年開始從早期煉鋼產業高汙染工業區轉型為觀光發展,1998年成為環保產業聚落。其中不僅婦人會展現了女性在環境運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民間社團「里山思考會」也大力推動郊山的保護與合理利用林產物開發環保商品。
某日本官員說道「行政單位的角色不是直接去推動,而是厚植市民自身行動的力量……低碳社會是整個社會系統、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這樣深刻的民主與環保思維,也都值得台灣借鏡。
此外其他示範都市的例子諸如:橫濱市政府利用發行公債的方式,讓市民成為風力發電的直接投資者;市政府的設施與活動被賦與進行碳抵銷的責任;她們也遠距離支持不同行政區的山梨縣道志村,讓他們保護好山區的林野。富山市則推動免費的腳踏車租借系統。愛知縣豐田市則利用停車空間設置太陽能屋頂。北海道帶広市推動田園城市,在小學設置太陽能光電牆。範田市利用小型木燃料球的生質能源做為冬天的取暖熱源。東京都的千代田區則努力保留都會的森林資源並發展森林之旅。
在問答討論階段,聽眾與講者交換了推行環保餐具時遭遇免洗餐具業者公會的反彈、台灣平地造林與糧食生產的土地利用衝突、台南市區不利於行人活動……等經驗。最後黃教授以社區營造的黑白棋理論鼓勵大家,當周遭的人民都改變了,就可以形成力量、壓迫政府也發生改變;主辦單位台南社大林朝成校長則分享了草坪長高三公分、澆水減少60%的綠色觀念;農委會過度補助肥料、間接維繫農藥生產的政策弊端,以及未來市民參與預算規劃的願景。
【活動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