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系列一第六講 講座報導

城市美學

講者|張基義 台東縣副縣長/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

撰文|吳彥然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生

本次講座的聽眾有許多高中生聽眾,張基義教授首先提到,高中現在有生活與藝術的課程,這是由於目前台灣的產業遭遇了很多瓶頸,若繼續強調知識與製造,台灣產業的發展將會沒有未來性。雖然教育部對於高中的課程的設計有此美意,但在升學壓力下,這門課程並非校方所著重的課程。張教授指出,生活中充滿音樂與美學,而美學不僅是欣賞而已,同時也可以變成產業的一環。相較於其他講者著重在介紹城市的低碳與環保,張基義教授從建築的角度切入,與現場聽眾分享城市美學的潮流。

近十年有一個現象,就是建築美學變成一個城市的重要工作,如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和水立方、上海的世博會的各種建築。建築本身不再是一個「功能」,已經成為城市的「名片」,作為城市行銷的品牌意向。張基義教授從當代建築開始講述城市美學,分別介紹Santiago CalatravaAlvaro SizaRenzo PianoRem Koolhaas, OMAFrank O. GehryRafael MoneoTadao Ando等著名設計師的作品,及其建築與城市的關係(詳細內容請參閱張基義教授提供之講稿)

張基義教授提到,從前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但情況現在已經改變了,建築可以改變且移動,改變其多元的意象表現。而明星建築師的時代來了,建築設計就向品牌一樣,代表著一種個人特色與風格,且開始散播於世界各地。張教授認為我們正面臨一個很有趣的時代,城市需要能夠表現,而建築是最直接的方法,充滿實驗性與創意的建築,將會是現代的潮流。

在與聽眾對談中,聽眾詢問張教授介紹的建築大多屬公共空間,因此聽眾問到:公共空間與都市環境的相容性,例如使用親近度上的表現,而一些美術館、博物館,一般市民較少入內參觀,原因又為何?

張教授回應,建築設計師常常面臨一個問題,也就是被人質疑不了解其他城市,要如何創作?教授認為,很多久居的人,也不見得了解城市的特色與風格,而建築師走遍世界,其設計可能超越主觀,找到超維的份本。創作有很多層面,張教授認為,現在在全世界,外國建築師的時代已經來了,如法國都在找日本建築師,日本則是都在找歐洲建築師,這是因為外國建築師的風格在本地比較少見,因此城市要打造國際建築,比較容易選擇外國建築師,這是一個全世界皆然的現象。如法國40年前的興建龐畢度藝術中心,就是外國建築師的設計。外國設計師對於城市建築的詮釋,在原先城市中比較少見,也因此可以突破城市原有的建築型態與風格。

張教授指出,2000年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展,台灣的建築才開始起跑,還有很多的可能性,張基義教授樂觀的看待建築設計的發展。而至於海邊能否有建築物?重點在於建築物作的好不好,而不是像台灣是用制度來決定事情,而不是用品質來決定,在制度規範了建築物的設計時,許多好的東西也因此被屏除掉,因此張基義教授希望建築法規能朝向彈性法規的方向發展。

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提到,建築的風格化、產品化發展,會不會與塑膠袋效應一樣,剛開始深受人們的利用與喜愛,但過度消費化下,反而成為破壞人類環境的物品。而由他者設計的建築物,缺乏在地的風格,對於在地的學建築的學子,如何引發他們對在地建築的興趣,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呢?現在潮流的建築,會否變成五十年後的垃圾袋呢?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建築問題。

張教授認為,建築品牌化並非不好,像法國密特朗總理直接邀請貝律銘設計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張教授認為歷史是有趣的,建築在何地產生,終究會融入這個城市。法國建造龐畢度中心與艾菲爾鐵塔的時候,亦有相當程度的反對聲浪;而中國的唐朝會興盛的原因,也是因為融合了多元文化與種族。因此,張教授認為不用擔心建築品牌化對於未來建築界的影響,城市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像前走,越開放越交流,越國際就越本土。而塑膠是在環保問題上造成很大的汙染,但是利用塑膠所製作的造型椅,卻有相當的造型意義與價值。材料並無廉價與昂貴之分,但創意與工藝則有好壞,這是需要經驗的累積。

台灣青年公民論壇(TYCF)理事長呂家華問到,在張教授的簡報當中,看到的都是獨立的風格建築,若我們把格局拉開,例如台南中西區有很多老建築,請問張教授是如何看待這樣的城市景觀或城市美學呢?若從單一建築師的設計拉開到整個城市更大區域的格局,我們該如何思考?台南運河畔有個計畫案,規劃仿造日本六本木打造一座複合式購物中心,請問張教授這是城市美學嘛?亦或用更多的工法,或更多的藝術工藝去包裝,但反而看不到低碳的設計,不禁令人感到矛盾,到底什麼是「城市美學」?什麼是「低碳城市」?這些建設好像只是更多的開發。而張基義教授提到,現在很多建築的工法並非以傳統方式建造,但台南有許多老屋新力的案例,但許多政府或建商的開發案,勢必要打掉許多老建築才得以興建新建築,所以還是存有競逐土地面積的關係在。而在國外城市美學的概念中,專家或建築師對於公民參與的想法是什麼?參與式設計有可能在城市美學當中呢?又或在地常民的思維與想法是無法討論的,而僅能在社區鄰里的公共建設上面實踐,想詢問張教授如何看待這些看法。

張基義教授回應,其實簡報中介紹的很多建築並非單一式建築,如畢爾包的古跟漢博物館,其3D的建築設計是和周邊的水岸、橋等都是串連在一起的,設計者把古根漢美術館當做城市的連結器,周遭的動線全部結合在一起。以台南來說,老建築的拆除上,張教授認為除非是整區式的凍結保留,且式非常具有歷史傳統的區域,要不然式接上很多大城市還是會以拆除老建築作都市更新為主,或是保留舊建築外觀,但內部設計完全更新,提供新的空間,如里昂歌劇院。國外採取的,是由古蹟專家、結構技師、建築師共同研究如何設計舊建築改造。但台灣的作法不是原封不棟的保留,就是全部拆除,張教授希望台灣對於建築設計要更有信心,是可以有第三條路,作為推動城市向前走的力量。對於台灣,很多形體不存在,但概念復古傳統的構想所重建的古蹟。至於參與式規劃,過猶不及都不好,台灣作了很多民粹式的參與,當然各種民中的聲音是需要表達的,但是決策仍需要專業考量其執行的可能性,要不然程序太漫長,反而造成反效果,張教授認為,在經過民眾參與的程序後,還是需要交由專業的人員來規劃與設計,台灣各類型的審查太多,反而造成拼湊的的現象。

綠色城市系列講座分成兩個系列,系列一由專家學者分享國外城市推動低碳的發展,系列二則是由臺南市政府的局處首長與民眾對談,並介紹臺南市推動低碳發展的政策規劃。這場講座邀請到張基義教授來講述「城市美學」的概念,張教授現在也擔任台東縣副縣長一職,因此同時具備學者與政府部門代表的身分,並藉由多元的角度切入,為與會聽眾帶來不同的思維與感受。


【張基義教授簡報】









【張基義教授講稿】

仿生建築 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西班牙天才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o Gaudi 1852出生於巴塞隆納百年後後繼有人,1951年出生的瓦倫西亞之子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是位建築師、工程師、畫家、雕塑家、家具設計師,以解決高難度數學程式為樂,精通七種語言。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在瓦倫西亞取得建築學士後離鄉背井到瑞士聯邦理工學院修得結構工博士,32歲贏得瑞士蘇黎世火車站國際競圖發跡,執業二十年間於世界各國設計了無數知名的車站、機場、橋樑、美術館、教堂。大型工程顧問公司習慣性的將車站、機場、橋樑等大型的基礎建設設計成乏味無趣,僅符合基本機能的笨重結構體。能將基礎建設轉化成城市美學的藝術品,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堪稱箇中翹楚。舉世聞名的建築大師通常需要時間來證明其卓越的創意,當美國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七十一歲,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六十五歲時,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年僅四十九後勁可期。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作品捨棄一般建築以外牆包被空間,而以白色外露骨架式結構界定空間。其創意靈感源自動物骨骼、鳥翼、植物。軸線對稱反覆的各種曲線,組構成如音樂般的韻律、眼睛的睫毛、鳥翅的關節、羽毛的結構、魚骨的結構,移動式的結構宛如如百葉般開合。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的作品與周遭建築不盡協調,卻與自然的地景生命直接對話。人類在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形式、符碼,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直接師法自然的形體與次序,用純粹的結構、幾何、藝術創造出能與大地對話的建築。對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而言,建築一詞等同於機能構造物、精緻雕塑品與工程元素的綜合體。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具有建築與結構雙重學位與專長,事務所分佈於蘇黎世、巴黎、瓦倫西亞,跨領域、跨國界的專業整合將為新世紀描繪出清晰的風貌。

作品:

  1. 瓦倫西亞藝術與科學城 : 烏托邦式的文化建設

  2. 拉里奧哈葡萄酒廠:大地律動的雕塑

  3. 密爾瓦基美術館增建 : 城市與自然地景的調和器

  4. 雅典奧運體育館 : 奧運回家雅典蛻變

  5. 里斯本新車站 : 城市門戶新意象

  6. 里昂高鐵車站 : 新世紀的轉運站

附註:

  1. 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事務所網址http://www.calatrava.com/

  2. 瓦倫西亞藝術與科學城 / 網址http://www.cac.es/

  3. 西班牙埃爾謝Elciego戈葡萄酒廠La Rioja, Bodegas Ysios / 網址www.domecqbodegas.com

  4. 密爾瓦基美術館增建 / Milwaukee Art Museum addition / 網址http://www.mam.org

  5. 希臘的文化奧林匹亞四年/ 網址http://www.cultural-olympiad.gr/

  6. 里斯本車站Oriente Station / Lisbon, Portugal

  7. 里昂高鐵車站LYON - Airport StationSatolas, Lyon, Rhône (69), Rhône-Alpes, France

---

建築詩意:阿爾瓦羅西塞Alvaro Siza

1933年出生的葡萄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西塞Alvaro Siza堪稱葡萄牙建築一代宗師。西塞的作品,常以簡單卻極其優雅的白色立方體構築美感震憾人心,對建築尺度的精準控制與環境協調獨樹其創作風格。西塞自道在建築上追求精準與簡潔 "What I appreciate and look for most in architecture is clarity and simplism.”西塞曾在1992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並於2002年獲得威尼斯建築金獅獎。西塞尊重歷史與環境涵構,採用當地建築常用的花崗岩,以簡潔的形體把時代精神與歷史環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適切的彰顯建築與環境和諧之美。以七十歲的高齡還持續創作,西塞說:建築師是無專業的專業人員。建築必須整合各種專業,並保持非專業化的綜合能力。因此建築師需具有廣闊的視野,不受具體知識的限制。

作品:

  1. 人造與自然,光與影的對話:里斯本世界博覽會EXPO 98’葡萄牙國家館
  2. 白色純粹的宗教地景:聖瑪利亞教堂Church of Marco de Canavezes
  3. 和諧輕盈的新地景:塞拉維斯當代美術館Serralves Foundati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4. 杜羅河口的錨定建築:波爾圖建築學院FAUP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Oporto University
  5. 光與地景的聯繫:阿威羅大學圖書館Aveiro University Library
  6. 嵌入峽灣的餐廳:波.諾瓦餐廳Boa Nova Tea House and Restaurant
  7. 加里西亞當代美術館Centro Galego de Arte Contemparánea:現代建築留白之美與傳統建築和諧共存

附註:

  1. 普立茲克建築獎阿爾瓦羅西塞得獎網http://www.pritzkerprize.com/siza.htm
  2. 博覽會館Pabellon de Portugal en La Expo'98 / Alvaro Siza, 1997 (Lisboa, Portugal)
  3. 葡萄牙聖瑪利亞教堂Church of Marco de Canavezes in Portugal / Alvaro Siza 1997 / Parochial Centre of Marco de Canavezes
  4. 葡萄牙塞拉維斯當代美術館Serralves Foundati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lvaro Siza Vieira 1999 / 210 Rua D Joao de Castro, Porto, http://www.serralves.pt/, +351 22 615 6500
  5. 葡萄牙波爾圖建築學院FAUP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Oporto University / Álvaro Siza 1993 / Via Panoramica road, just south of Rua do Campo Alegre in Porto / +351-22-605-7100, +351-22-600-2968
  6. 葡萄牙阿威羅大學圖書館Aveiro University Library / Siza 1995 / Campus Universitário de Santiago,3810-193 Aveiro,Portugal / +351-234-370-200 / www.ua.pt /
  7. 葡萄牙波.諾瓦餐廳Boa Nova Tea House and Restaurant / Siza; 1963 / Leca da Palmeira, Matosinhos
  8. 葡萄牙海濱游泳池Ocean Swimming Pool / Siza 1966 / Leca da Palmeira, Matosinhos
  9. 西班牙加里西亞當代美術館Centro Galego de Arte Contemparánea / Siza 1993 / Rúa Valle Inclán, Santiago de Compostela / www.cgac.org
---

建築藝術家: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1937年出生於義大利港灣城市熱那亞的土木營建世家,其祖孫三代與親戚大多從事土木營建業,但是皮亞諾唯獨挑選與文化有密切相關的建築為其終生志業。如同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大師。皮亞諾清楚地瞭解經典義大利哲學和傳統,但以當代科技來解決不斷變化的建築課題。他生平第一個設計是1969年的日本大阪博覽會的義大利工業亭。這個傑出的小設計吸引了英國年輕建築師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與其合作,共同參與並贏得了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大型國際競圖。龐畢度藝術中心的設計,將建築結構與設備管線外露並以鮮豔的色澤區分,對當時發展的"高科技建築"給予全新的定義。爾後,皮亞諾以細緻的材料特性與結合工匠的直覺,創造出一系列融合藝術、工程技術極具人文主義的完美建築。1998年獲頒普立茲克pritzker建築獎,被讚譽為一位真實的藝術鑒賞家,持續的探險解決當代建築的技術問題,並將建築推向更廣域的藝術實踐。昔日贏得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的義大利年輕建築師,今日已經成為全球競相邀約的建築大師。美國休斯頓Menil Collection藝術館、日本關西機場、德國柏林柏茲坦廣場開發案、新卡里多尼亞文化中心、即將興建的紐約時報總部、英國最高的超高層辦公大樓都是皮亞諾的跨國傑作。

作品:
  1. 大地雕塑:瑞士伯恩保羅克利藝術中心 Zentrum Paul Klee
  2. 傳統建築語彙成功現代化的建築典例:南太平洋新克里多尼亞堤堡文化中心Tjibaou Culture Center
  3. 工業港灣都市水岸空間改造:義大利熱那亞1992世界博覽會港灣再開發計畫Columbus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4. 神奇的曲面狀預鑄凝土散光器:美國休士頓曼尼收藏博物館Menil Collection Gallery
附註:
  1. 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網址http://www.rpbw.com
  2. 龐畢度藝術與中心網址http://www.centrepompidou.fr
  3. 保羅•克利藝術中心網址http:// www.paulkleezentrum.ch
  4. 堤堡文化中心網址http://www.adck.nc
  5. 休士頓曼尼收藏博物館網址http://www.menil.org
  6.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www.calacademy.org/

---

建築革命家: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OMA

千禧年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ss1944年出生於鹿特丹,曾經當過記者和電影劇作家。七零年代在倫敦建築學院AA School學習建築,1974年與札哈哈蒂Zaha Hadid等人創立了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歷經法國圖書館 (1981)、拉維萊特公園(1982)等幾個國際競圖雖未獲得首獎,但OMA驚人的建築創意開始撼動建築產業左右建築思潮。庫哈斯的建築創作以現代主義的為基礎,融入超現實主義的概念與消費的社會意義。通過建築創作來傳達潛意識與人類的各種思想動機,兼具解構主義的特徵與通俗文化的色彩。庫哈斯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 (The Office for the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從事當代建築、都市生活、一般文化性議題的創作與研究。庫哈斯發表下列許多革命性的建築理論著作:《癲狂的紐約 Delirious NY》(1978),做為運用社會學研究建築問題的開端。《小、中、大、超大SMLXL》(1995),轉化現象學的知識為建築概念。《大躍進Great Leap Foward(2002),建構中國珠江三角洲建築和都市狀況的研究。《哈佛購物指南The Harvard Design School Guide to Shopping(2002),探討購物和消費對城市發展的影響。近日庫哈斯又在紐約成立了另外一家AMO事務所,主要針對媒體、財務、科技、藝術等議題提供策略與原創的概念。AMO同時關注建築與人類行為、商業、文化的關係。荷蘭建築明星庫哈斯所帶領的 OMAAMO、哈佛設計學院的設計研究產生驚人的建築影響力獨步全球。庫哈斯設計北京中央電視臺CCTV即將於奧運開幕前夕落成,捨棄終極高度的無謂競爭,創造環狀立體聯貫的北京新地標,將一舉顛覆人類對高層建築的所有想像,庫哈斯毫無疑問的已經是主導全球的建築師和理論家。

作品:
  1. 捷運共構建築 : 伊利諾理工學院學生活動中心IIT McCormick Tribune Campus Center
  2. 多面切割寶石的音樂聖堂:波爾圖音樂廳Casa da Música
  3. 都會的公共客廳:西雅圖公共圖書館Seattle Public Library
  4. 內外交融的折版建築:鹿特丹當代美術館Kunsthal Rotterdam
  5. 神秘的黑盒子:首爾三星兒童教育及文化中心Leeum

附註:
  1. 美國芝加哥伊利諾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www.iit.edu /
  2. 葡萄牙波爾圖音樂廳 Casa da Música / www.casadamusica.com /
  3. 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The Seattle Public Library / www.spl.org /
  4. 荷蘭鹿特丹當代圖書館Kunsthal Rotterdam / www.kunsthal.nl /
  5. 韓國首爾三星兒童教育及文化中心Leeum / leeum.samsungfoundation.org /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講座報導 一覽表


系列一 各國低碳城市經驗

鄭福田 國立台灣大學環工所兼任教授綠色城市指標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1.html

張聖琳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農學都會與西雅圖經驗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8.html

黃世輝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暨研究所教授日本低碳城市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30.html

鄭晃二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荷蘭低碳城市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_08_07_archive.html

李永展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舊金山低碳城市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15.html


系列二 與臺南市政府局處首長對話

張皇珍 臺南市政府環保局局長如何創造出低碳城市 新思維與城市創能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24.html

葉惠青 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台南市陽光電城推動計畫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_07_31_archive.html

徐中強 臺南市都市發展局局長環境改造低碳城市美學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14.html

李孟諺 臺南市水利局局長親水大臺南營造綠色水岸城市

http://tainangreencity.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4684.html


系列二第四講 講座報導

講者│李孟諺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局長

撰文│呂家華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

我們面對水的態度應該是什麼?是一種消費的心態嗎?還是眼不見為淨?

我家門前的臭水溝,如何變回我家門前的小河?時代在改變,臺南市因縣市合併後,整個尺度都不一樣了!

水的層次有許多,除了水要乾淨之外,如何親近水?相關的文化如何融入?都是不同層次的課題,需要我們去面對

臺南市水利局李孟諺局長,過去在省政府工作時期到荷蘭唸碩士,專攻污水處理、衛生下水道工程以及都市排水領域。回到臺灣再回到公部門,也躬逢其盛當時轟動全國的四汴頭抽水站與八里污水處理場兩大弊案。後來,李局長在台北縣政府服公職時期,參加了基隆河的整治計畫,包括員山子分洪道工程,以及大台北市的自行車道建置。年初,因局長的太太是臺南人,回到臺南置產並進入臺南市水利局工作。

這樣一位學、經歷相當具有生命力的水利局局長,本周跟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如何營造大台南成為綠色水岸城市!

李局長一開始就提到氣候變遷、暖化影響了臺南地貌與環境其實是相當大!以我們臺南的幅員為例,過去臺江內海(即現在中華西路、中華北路、金華路往西)倒風內海,都在曾文溪百年來多次的改道中,因夾帶山區中的土石而淤積,使其滄海變成桑田。然而,早年因淤積變成的路地雖已變成民眾生活、耕種的土地,過去的鯤鯓(沙洲)也都早已陸化,但仍屬於低窪地區(僅高於海平面1~2公尺),相對臺南東區(約有20多公尺)這些地區的聚落的確較容易有水患問題

接續,李局長也提到我們臺南除了低窪地區容易有水患外,曾文及南化水庫在颱風時期洩洪的量也逐漸超過河川所能負載。以莫拉克颱風為例,當時曾文及南化水庫分別洩洪了8.800 CMS(後記與補充3)2.500 CMS的水量,兩個加起來超過1CMS。可是,整個曾文溪的瓶頸段只有五千多的CMS通洪量,容易形成溢堤後的潰堤。不過,最讓大家驚訝的是李局長告訴我們,水利署統計全台亦淹水地區,臺南占了三分之一的全國面積(可參考水利署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核定本)。因此,臺南比起其他地方,更需要透過不同的方式解決、調適淹水的問題。

李局長提到荷蘭的河川會委由民間機構Water Board管理,他們對河川治理的願景很簡單:「人人有一杯乾淨的水,晚上睡覺前腳都是乾的」。而我們臺南市政府也有一個對於河川治理相當優雅的願景描繪「俯可掬一瓢清流、仰能擁無限河景」。

臺南目前河川的面臨易淹水面積占全台灣近三分之一、部分河段受汙染嚴重(包括養豬戶及工廠排放廢水)、治理經費龐大財源窘迫、河川水岸親水空間不足,以及極端氣候型態加劇等多項複合式的課題。雖然,市府陸續透過包括河水整治、疏濬、建置監測系統、都市規劃的限制等政策進行水系的治理。但是,臺南所有的水系要治理完成,需要六百零六億,這並非市府目前所能負擔,目前水利局年度預算僅有三十多億,自有財源相當有限,需要靠中央政府補助。

李局長說學習由日本開始流行的總合治水的觀念,臺南市府設計水系治理的對策包括疏洪分流、抽排及滯洪工程,以及瓶頸改善等多重方式。即便蓋堤防,也不是為了要把水堵起來,而是提供山區或是高部位的水一個高速公路,不要影響低部位的水以疏導水流,讓水有一條轉門行走的路。首先,以永康大排為例(請參考局長簡報22-24),永康區有22萬人的人口,其中有相當多的產業在此,若永康一淹水就有好幾億的損失。因此,市府在高速公路附近做分洪道將水排入鹽水溪。其次,提到新市,李局長說南科就設計做滯洪池並且配搭抽水站,以免影響市區的狀況,最大面積可達20公頃。另外,李局長也說市府有建立一套水情監測的系統,預測哪裡會淹水,以及監控各地的水位和雨量,並且提醒、預警給在地的區長、里長,特別是仁德和保安會淹水的地方。

可是,總合治水除了公部門的努力,也需要民間配合。李局長說市府內部目前正規劃研議只要有一至兩公頃的開發基地申請,就需要自行設置滯洪池的規定。就像是目前臺南九分子低碳示範社區,計畫將十多公頃的面積規劃成河道作為滯洪池使用。另外,也在商討規範只要興建房屋為六戶以上,就需要在其建物中設置雨水貯留系統的可能。這部分可以參考南科實驗中學的筏式基礎設計,將其屋頂上的水流到地下室的空間再分配到全校的植栽澆灌,剛好夠學校一整個暑假兩個月六千噸的使用水量,減少自來水的耗水量。如此一來,若能藏水於民,整體城市的公共建設就可以不會負擔過大,既可節約用水又可減少洪害。

過去,污水下水道建設因為都在地底下,並未受到重視。因此,臺灣下水道接管的普及率在全世界可說排名在後。若大家有印象,瑞士的國際洛桑管理學院(後記與補充6)的國家競爭力排名,臺灣在基礎設施的評比因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低,以至於排名倒數,甚至落後印尼。所以,無論是中央或是地方政府都努力致力於污水下水道的建置。而我們臺南,整個污水下水道的普及率只有12%,過去臺南縣的幅員甚至就只有1%的普及率,五都之中,以我們和台中是敬陪末座。不過,換個角度想,臺南市在這方面的水利設計就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然而,局長也告訴我們下水道污水處理建設無法一蹴可及,在國外都是上百年的時間累積、完成。在污水下水道建置的過程,我們必須配搭現地處理(後記與補充7),將水抽取上來透過土壤、軟礫石、溼地等來處理乾淨。例如將河濱公園的下方挖空填上軟礫石、設置曝氣管,供給適度的氧氣並且將污水引進之後,在軟礫石上就會長滿生物膜(類似石頭上的青苔,成褐色樣)將污水吸附乾淨,此舉將會引來生物的棲息,形成生態圈。不過,雖然這樣的成本低,但單位處理量無法太大。

目前針對臺南運河也著手將污水導入位在健康路上的安平污水處理廠再放流,其次,也透過運河沿岸的六個截流站作污水處理。不過,運河周遭仍有三十多處的排水孔需要作截流。因此,運河的水質仍有提升的空間。市府希望在四年內運河水質能改善至RPI(後記與補充9)4以下,八年至RPI3以下(約是中度至輕度汙染程度)。同時,市府正規劃在明年前,安億橋能夠行駛渡輪至安平港的遊船,以及四年內水路遊船可以到臨安橋,八年內可以到中國城。

除此之外,市府也希望能沿著市內重要河川的防汛道路或是步道來種樹,將河岸兩旁改變成適合騎自行車或是散步的綠帶。目前正規劃的水岸步道包括連結黃金海岸、運河、鹽水溪和及嘉南大圳,以及市區中的各自獨立的自行車道,讓自行車的運動有一定運動和休閒的距離。

最後,局長在簡報的尾聲告訴大家,未來針對嘉南大圳的規劃,會與民間一同努力將自行車道往海邊延伸至臺江國家公園,往內陸一路從臺灣歷史博物館、南部科學園區、樹谷園區挺進到六甲官田的烏山頭水庫,建構一個既保水又親水、結合文化歷史的水岸綠道空間!

[後記與補充]

  1. 李局長讚嘆臺南灌溉水源的水質非常好,都仰賴嘉南大圳使臺南成為嘉南的米倉。因為早年八田與一技師,設計從烏山頭山上一路透過高起的浮圳,透過高起的管線重力原理,可將水一路輸送到海邊的七股、將軍鄉,灌溉時也不用再抽水,直接重力送水、節省能源及費用。同時,工廠或是家庭污水也無法排入此灌溉渠道。因此,相對中部的水圳灌排兩用,臺南的水質好許多!
  2. 李局長認為大臺南面臨地層下陷的問題,目前應僅有北門地區,主要是因為嘉義抽地下水,下陷的區域跨越曾文溪至北門。
  3. CMS = cube meter per second,是流量單位,1CMS =立方公尺/(m3/s)
  4. 李局長提到仁德和保安需要政府再投入約莫六、七十億才能解決淹水問題。
  5. 安南區、臺17線的台南科工業園區目前尚無滯洪池,李局長也說需要儘快規劃。
  6.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評估國家競爭力時,主要評比項目包括四大重要指標:包括(1)經濟表現(Economic performance):包含有國內經濟、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就業、價格;(2)政府效率(Government efficiency):包含有公開財務、財政政策、制度體系、企業立法、社會框架。(3)企業效率(Business efficiency):包含有生產力、勞動力市場、財務、管理實踐、態度和價值。(4)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包含有基本的基礎措施、技術基礎措施、科學基礎措施、健康和環境、教育。
  7. 現地處理(On-site treatment)是在污水排放的附近將污水或排水就地處理,以免污水直接排入河川。有別於傳統的污水收集處理方式,利用污水下水道管路系統自各地集中污水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引用自行政院環保署水質淨化現地處理網站緣起說明]
  8. 李局長告訴我們下水道污水處理建設在中央是內政部營建署補助地方經費,水質淨化的現地處理是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補助。
  9. 河川污染程度指數(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這是由四項測試值所組成,包括溶氧量(DO)、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含量(NH3-N)與懸浮固體量(Suspended Solids)。採樣的樣本在測試這些值後,再經由一個判斷表來給定各項的污染指數,四項指數相加再除以四即是 RPI(詳細定義請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水質標準) 目前所用的判準是 RPI 大於6為嚴重污染;3-6之間為中度污染;而2-3為輕度污染; 2以下為未受污染。 目前環保署每個月均會對中央管的河川進行水質監測。
  10. 李局長簡報後,在場的公民提出雖然局長簡報相當精采,但仍全是以水利工程的視角在設計,需要再多融入在地社會人文的思考,並且調整心態開放更多的公民參與,避免特定學術單位的進入形成學術霸權對大臺南水利規劃的宰制。

[活動照片](請按此顯示)

[李孟諺局長簡報](請按此顯示)

  • 大綱
  • 水環境 vs 氣候變遷
  • 貳.親水大台南-營造綠色水岸城市
  • 参.安全水岸-治水藍圖
  • 肆.清澈水岸-水質計畫與污水下水道建設
  • 伍.浪漫水岸-水岸環境營造

[延伸閱讀]

[相關網站]